跌到谷底!14亿美元仅剩1美元/股!昔日明星怎么了?

2024-08-01 15:49:38

6月12日,一家许久未有新消息的中概股Biotech康乃德向SEC提交了一则人事变动的文件,公司首席执行官郑伟、总裁兼董事会主席潘武宾双双在6月10日提交辞呈,并于6月12日生效。值得注意的是,郑伟和潘武宾两人还是联合创始人。

在宣布两位创始人离职消息的同时,康乃德还宣布了接班人选,由Kleanthis G. Xanthopoulos担任董事会主席;Barry Quart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成员;David Szekeres为公司总裁。潘武宾将继续留在董事会,并在过渡期间担任公司顾问。

康乃德的新闻稿显示,本次人事变动主要是由于公司进入了商业化的准备阶段刚刚上任的董事会主席Kleanthis G. Xanthopoulos表示,“公司核心产品rademikibart在哮喘和特应性皮炎方面产生了高度差异化的数据,这使得康乃德现已成为一家后期公司,并进入了商业化准备阶段。希望通过新领导团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使得 rademikibart 和其它产品线的最大潜力/价值得以充分释放。”


在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时,创始团队全面退出,这可能不仅涉及对产业前景的预期,而且作为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中国创新药企,它或许正处于艰难求存的境地。


截至6月18日收盘,康乃德的股票已连跌5日,目前股价为1.49美元/股,总市值不足1亿美元,而康乃德市值最高曾接近14亿美元。




10亿美元明星Biotech

康乃德是一家专注于自免药物的创新药企,成立于2012年。2021年3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公司在成立伊始备受资本青睐,在IPO前获得6轮融资,背后集结启明创投、礼来亚洲等多家明星机构。2021年3月在美股上市时,市值近10亿美元。


公司联合创始人郑伟和潘武宾本科分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随后又分别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两人在中美医药行业有着20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也是有着30多年交情的老友。


这家起于苏州的Biotech承载了两位海归博士在自免领域的研发梦,其两大核心研发管线切中了现在行业的研发热点:一个是自免领域最热门的靶点之一IL-4Rα,产品即为Rademikibart;一个是新晋“网红”赛道IBD(慢性肠道炎症),产品为CBP-307


根据其官网信息,目前Rademikibart进度最为靠前,特应性皮炎中国试验正处于关键临床III期,特应性皮炎全球和哮喘试验处于II期。目前,国内关于Rademikibart的商业化权益现在给了实力较强的先声另一核心产品CBP-307关于溃疡性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两大临床研究都还处于II期


康乃德重点押注的产品正是Rademikibart,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的上市及销售。昔日步入资本市场的最大砝码,也是Rademikibart这一声称有同类最佳潜力的产品。


凭借旗下产品管线,康乃德生物曾有望成为创新药新贵。


不过,康乃德生物引以为豪的这款产品,也正导致了其一年来股价屡番下滑,屡尝资本市场苦头。


核心药物梦碎Me-better

2021年,国内两家专注于自免领域的“康字辈”登陆资本市场,两者均手握IL-4Rα重磅产品,剑指“A pipeline in a drug”重磅炸弹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彼时康乃德风光更甚,其产品进度在国内相同赛道中领先,赴纳斯达克上市后,首日迎来开门红,成为市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


早自成立以来,康乃德便颇受资本青睐,几轮融资背后集结了启明创投、北极光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等知名VC/PE机构,启明创投更是在A、B、C三轮融资中连续投资康乃德,并且是A轮领投方。


然而,仅在美股上市一年,康乃德股价便跌超9成,独角兽光环迅速消失殆尽。2022年6月,因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美元,不符合纳斯达克上市规则,收到了“退市”警告。


Rademikibart原本拥有光明的起点。在抗体设计上,康乃德也采用全人源单抗,但其与IL-4Rα的结合区域不同于度普利尤单抗,较之后者,有潜力做到疗效更好,起效更快,以及给药频率更低。


早期试验(未做头对头)的表现释放出Me-better潜力尤其在剂量同为300mg的情况下,使用Rademikibart患者在4周后全部达到了EASI-50(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改善超过50%),而同期,约7成使用度普利尤单抗的患者达到相同指标。Ia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Rademikibart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能使血清中胸腺激活和调节趋化因子快速降低。


然而“滑铁卢”一役很快到来。2021年11月,康乃德宣布Rademikibart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全球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三个剂量组16周数据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这让市场大跌眼镜,纷纷抱怨预期中的Me-better沦为了Me-worse,次日股价暴跌近60%。


不少人看到,IGA(研究者总体评分,特应性皮炎的关键疗效指标)作为其次要终点,相关结果细节甚少,尤其在关键德每4周给药一次、300mg组的数据上并未透露详细信息(降低给药频率是Rademikibart优势所在),其表现或不如预期。去年年初,康乃德公布了Rademikibart的II期临床详细数据,数据证明,在不分亚组的情况下,Rademikibart各项有效性终点几乎都难敌度普利尤单抗,投资者梦碎Me-better


康乃德倒是将临床结果原因主要归于临床设计,称入组患者基线严重程度低于度普利尤单抗入组患者,而非药物本身影响。当时数据上说明了中国亚组人群基线更高,对应每4周给药一次、300mg组疗效并不劣于度普利尤单抗。但全球II期临床不及预期,让身处于美股的康乃德持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仅如此,另一产品CBP-307(小分子口服1-磷酸鞘氨醇受体1调节剂),在去年5月公布了其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II期临床试验的12周顶线结果后,市场仍对其给予了不看好的反馈,次日股价大跌超57%。


结语

从曾经市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到股价苦苦挣扎于1美元“生死线”,留给康乃德的时间还有多少?创始人团队集体出走,高层大换血是否能挽救颓势?后续康乃德的故事该如何续写呢?

分享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