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首日大崩盘!股东火速抛售!大跌57.66%!
2024-08-01 16:02:40
6月24日下午,君圣泰医药-B盘中跌幅超61%,报1.39港元续创上市新低。
截至收盘,该股跌57.66%,报1.52港元,成交额2.25亿港元,总市值仅7.82亿港元,较上市首日市值已跌去55.8亿港元,累计跌幅超87%。同时,2.25亿元的成交额亦创下该公司上市以来的单日成交额历史纪录。
受此影响,港股B类医药股集体大跌,沛嘉医疗-B大跌超14%,科济药业-B、圣诺医药-B大跌超12%。
对于当日股价的暴跌,当晚官方给的解释是公司没有重大不利变动,也未出现临床试验数据不及预期消息,甚至连传言都没有,比较合理的推测是机构投资者的限售期到了。
2023年12月12日,君圣泰在港股上市,共发行2419.4万股,发行价11.5港元/股。随后几天股价一路上涨,最高时到13.18港元/股,市值摸高至70亿港元。半年时间后的今天,股价来到1.5港元/股,市值仅剩下7.8亿,蒸发了近90%。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暴跌,正值君圣泰医药半年的解禁期至,股东火速抛售减持。
从当日资金流向来看,富途牛牛数据显示,中国投资(沪股通)净买入2140.95万股,中国创盈(深港通)净买入1596.55万股。
但抛售的股东更多,唯恐落后,纷纷出逃。Wind数据显示,今日主力净流入-731万港元。其中,富途牛牛数据也显示,中金不间断抛售,净卖出1397.45万股,占当日成交量近11%;中州国际、安信国际也分别净卖出425.7万股、147.6万股。
在上市前,君圣泰医药背后的投资方阵容十分豪华。招股书显示,2011年至2022年,君圣泰医药共获得7轮投资,包括泰格医药、中信证券、中医药基金、越秀产业基金、鸿图资本等20余家机构,共获得1.2亿元人民币及1.88亿美元投资额(约合13.2亿元人民币),合计约14.4亿元人民币。
根据君圣泰披露的招股书信息,君圣泰医药大股东海普瑞分别在2022年4月、9月和10月向第三方转让63.18万股、46.1万股和37.17万股股份,累计套现788.08万美元。
持续亏损,资不抵债
君圣泰医药于2011年成立,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就代谢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多功能、多靶点的首创疗法。
与很多选择在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一样,由于旗下产品仍处于研发状态,君圣泰医药目前尚未实现商业化,且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
公司日常收益主要由政府补助、银行利息收入、短期定期存款投资收入等非经营性收入所构成。可以预见的是,公司未来还会继续对候选药物持续投资,高额的研发支出必将消耗大量现金。
根据招股书,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君圣泰医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0.84亿元、1.83亿元、1.20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营运开支的62%、81%、70%;其中,核心产品HTD1801的研发成本分别占总研发开支的90.5%、95.1%及95.2%。
而报告期内,君圣泰医药亏损额达2.17亿元、2.24亿元、5.86亿元。公司的资产总额约为7.59亿元,账上现金仅有4.17亿元;而负债总额约为17.87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235.57%,已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尚未商业化,主营收入为0
君圣泰医药主要开发用于治疗代谢及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截至目前,君圣泰医药共拥有5款在研产品,共涉及9个适应症。其中,已有6个适应症推进至临床阶段,但仅有1个适应症处于Ⅲ期临床阶段。
其中,君圣泰医药的核心产品HTD1801(小檗硷熊去氧胆酸盐)是一种新分子实体,作为肠肝抗炎及代谢调节剂,靶向调节对人体代谢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多个通路,包括与代谢及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通路。
具体来看,HTD1801的适应症包含二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共5种症状。上市时间表方面,君圣泰方面预计将于2025年在中国提交HTD180的首个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随着HTD1801部分适应症已处于或已完成Ⅱ期临床、等待进入Ⅲ期临床,君圣泰医药的研发支出或将进一步增长。
君圣泰医药主要的临床候选药物还包括STP705和STP707。该公司的STP705是一种无菌药物产品,用于治疗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包括原位鳞状细胞癌(is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复发性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HTS)和实体肝肿瘤,以及医学美容。
截至目前,君圣泰医药尚未实现产品商业化,因此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一直为零。
公司在招股书中也坦言,如果候选药物未能表现出令监管机构满意的安全性及疗效,或在其他方面未能产生积极的结果,公司可能在完成候选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方面产生额外的成本或出现延迟,甚或最终无法完成候选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