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钱!近90亿美元!诺华开启中国扫货狂潮!MNC持续买买买!

2025-08-07 17:56:51

由于成熟产品专利到期、管线调整等因素,近几年,不少跨国药企来中国“扫货”创新药,本土生物科技公司与跨国药企的跨境合作愈加频繁。其中,今年内曾三天扫货两家国产biotech的诺华,又开始“疯狂撒钱”了。

10月17日,百裕制药宣布与诺华(Novartis)签订一款在研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百裕制药将收到7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可达11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等各类里程碑付款和相应特许使用费。诺华将获得该款小分子创新药的全球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
百裕制药小分子创新药研发团队深耕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根据百裕制药官网资料,该公司在研管线中包括了十多款在研产品,其中进展较快的新药为DNA损伤领域的BY1298,以及一款靶向PARP7的肿瘤免疫疗法BY1921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创新药企业大力支持,推动了创新药行业的迅速崛起。许多创新机制的药物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的验证,展示了良好的临床数据和商业化潜力,这也吸引了跨国药企的关注和投资。
和很多MNC一样,自2024年以来,诺华在中国也开始了密集“扫货”,截至目前,包括与百裕的交易在内今年诺华已经与3家中国药企达成合作或收购,据不完全统计三笔交易总额近90亿美元 (仅包含披露信息)。

关于百裕制药

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裕制药)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四川成都,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集研产销为一体的医药企业。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孙毅是北京大学EMBA、长江商学院EMBA、正高级工程师、民建四川省委员。
公司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衰这四大领域进行药物研发。其中,公司已成功开发现代植物药(银杏叶有效部位制剂)“银杏内酯注射液”及“银杏总内酯滴丸”。

银杏内酯注射液是百裕制药的拳头产品,从银杏叶中提取原料制成的中药注射剂,纯度高达99%。该产品于2011年底获批上市,至今已累计销售近50亿元,累计利税近7亿元,并荣获了201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百裕正在开发多个产品管线。
BY101921是一种靶向PARP7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该药物拟用于多种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研究与治疗,具有特异性激活肿瘤免疫微环境、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形成免疫记忆的特点。
BY101298是一种靶向DNA-PK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正在中国开展用于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试验。DNA-PK是一种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DNA双链损伤修复中起关键作用,靶向抑制DNA-PK可以增强放化疗以及其他DNA损伤剂(ADC、RDC等)的疗效。
公司在网站上显示,目前大多数化疗和放疗治疗基本都是通过损伤肿瘤细胞的DNA发挥作用。DDR途径的上调为肿瘤细胞提供了一种逃避损伤和抵抗死亡的方法。因此,如果能将化疗或放疗与靶向抑制DNA修复机制的药物相结合,则有望克服肿瘤对治疗的耐药性,显著增加疗效。
不过,该公司目前尚未透露此次和诺华合作的是哪一款产品
通过此次合作,百裕制药将获得可观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其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速药物研发进程。借助诺华制药的全球网络和资源,百裕制药的抗肿瘤药物有望更快进入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

诺华:疯狂撒钱的背后


和很多MNC一样,自2024年以来,诺华在中国也开始了密集“扫货”,截至目前,包括与百裕的交易在内今年诺华已经与3家中国药企达成合作或收购,据不完全统计三笔交易总额近90亿美元 (仅包含披露信息)。
今年1月份,诺华宣布收购中国药企信瑞诺医药,加强公司在肾脏疾病领域布局。诺华于2023年8月收购了Chinook,因而持有该合资公司的部分股权。根据交易详情,诺华出价每股40美元,相当于总价约32亿美元。如果Chinook的研发药物达到某一监管的里程碑,则再给股东额外支付每股4美元的金额,总计3亿美元,整个交易金额高达35亿美元。该交易已经得到两家公司董事会的认可,预期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三天内,诺华又与舶望制药达成两项潜在总额高达41.65亿美元的易,旨在加强在心血管领域布局。
而此次11亿美元百裕制药一款药物的收购,使诺华进一步丰富了其在研抗肿瘤药或产品管线。

诺华还在2024年的进博会上宣布与多家企业、政府及医疗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交易金额未披露),以推动本地化创新、加快创新药物引入、助力医疗卫生系统建设和推动数字化医疗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

这些合作和收购行为显示了诺华在中国市场的积极布局和对本土创新药企的认可,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创新药领域的活跃度和国际合作的加深。

豪气的背后,实际上,诺华也正在遭遇专利悬崖危机。据公开报道,诺华近三年内就有11款产品面临专利到期,其中不乏核心产品,属于营收TOP 20(2023年前9月营收数据)的产品有4款,包括营收第一的单品Entresto以及营收第三的单品Promacta/Revolade。
调整组织框架、精简公司结构,是诺华应对发展危机的重要一步。而在业务发展方面,诺华似乎有着清晰的发展目标。诺华表示,将专注于心血管/肾脏/代谢、免疫、神经科学、肿瘤四大核心治疗领域,以2+3技术平台不断拓展创新管线,即化药、生物药两个成熟的技术平台,xRNA、基因和细胞疗法、放射性配体疗法三个新兴平台。
在此背景下,诺华加大潜力管线的打造。2023年7月,诺华以最高10亿美元的价格宣布收购DTx Pharm;2023年8月,诺华以与ASO核酸药物先驱Ionis二次合作,将降血脂ASO药物Pelacarsen收入囊中;2024年1月,诺华以以40亿美元买入舶望制药的多条小核酸管线;2024年1月,诺华以与信瑞诺医药达成收购协议,加强诺华在肾脏疾病领域的布局;2024年2月,诺华以宣布将以每股68欧元收购德国MorphoSys AG;2024年3月,诺华以收购私人控股公司 IFM Therapeutics 的子公司IFM Due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应对专利断崖,诺华开始集中火力发展创新药,陆续剥离了动物保健、疫苗、隐形眼镜等业务,并分拆爱尔康眼科、山德士等部门,通过裁员、调整组织架构、出售管线等措施进行降本增效。诺华如此大调整的目的很简单,剥离非核心业务,留下更高利润率的产品,聚焦于创新药物的研发与探索,寻找下一代“重磅炸弹”。
转型后的诺华收获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根据公司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公司实现总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43亿美元、59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1%、43%。这主要得益于其四大治疗领域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肿瘤、免疫、心血管-肾脏-代谢、神经科学分别实现销售额69.84亿美元(+14%)、44.03亿美元(+21%)、41.11亿美元(+37%)、22.34亿美元(+39%)。

MNC加速来华扫货


由于外部融资环境遇冷,近几年,对外授权交易已成为中小创新药企补充资金弹药的重要来源。而大型药企为应对“专利悬崖”挑战,也在持续买买买,从而扩充产品管线。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中国医药行业达成并公开的对外授权交易共14笔。

而在近期,医药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愈发频繁,百奥泰宜联生物、奥赛康药业、正大天晴、石药集团等多家中国药企也传来了BD交易方面的积极消息。
10月9日,百奥泰宣布与Gedeon Richter Plc.就BAT2206(乌司奴单抗)注射液达成授权许可及生产、供货和商业化协议。根据协议,百奥泰将该注射液在欧盟、英国、瑞士、澳大利亚及其他部分欧洲国家市场的独占商业化权益有偿许可给Gedeon Richter Plc.。
此次交易涉及的金额包括850万美元的首付款、累计不超过1.0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两位数百分比作为收入分成。
10月8日,苏宜联生物与安进达成全球临床研究和药品供应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安进将主导一项全球临床研究,以评估宜联生物的靶向B7-H3抗体偶联药物YL201与安进的靶向DLL3和CD3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蛋白(BiTE)IMDELLTRA联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潜力。宜联生物将为该联合研究提供试验性药物YL201。
10月7日,石药集团公告称,与阿斯利康达成独家授权协议,阿斯利康将获得石药集团临床前候选小分子药物YS2302018,而石药集团将获得1亿美元的首付款,未来还将有资格获得高达19.2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按照上述数据计算,这笔交易的潜在最高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
9月30日基因泰克8.5亿美元首付款,合计近60亿元人民币,买断了一家中国公司锐格医药两款创新药的全球开发权益。
通过BD(业务发展)交易充实管线已经成为跨国药企巨头的重要选择,不少中国创新药实现了跨境交易

结语


今年以来,一笔笔的交易背后释放了强烈信号:中国的生物科技公司当下在全球资本市场的相对低估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际药企关注到。
以早期管线的BD,获取持续发展资金,已经是目前国内biotech最优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在越来越频繁的BD交易中,本土生物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的议价能力。

分享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