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首例!东阳光药“吸收合并+零募资上市”!首日市值冲357亿港元

2025-08-14 17:51:53

8月7日上午9时,港交所的钟声为东阳光药(06887.HK)而鸣,首日股价大涨8.3%,市值一度突破357亿元。这一场景背后,是中国医药行业首例“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介绍上市”的资本运作范例为分拆上市企业整合提供范本。被吸收合并的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HK)已于8月5日正式从港交所退市,其股东按0.263614:1的换股比例获得东阳光药股份。


这一复杂操作并非简单的资本腾挪,而是重构企业基因的战略手术。此前,东阳光药主要负责药品研发及境外销售,东阳光长江药业则承担境内商业化。业务分割导致效率受限——东阳光长江药业收入高度依赖抗感染药物,据2023年报,抗感染药物(含可威)占营收68%。通过合并,两家公司境内外销售渠道和生产体系被打通,形成“研发-生产-销售”闭环。中金公司作为独家保荐人,推动这一架构消除了关联交易壁垒,为长期资本增值奠定基础。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信任票:截至退市前最后交易日(2025-07-29),较2024年最低点上涨103%,合并后估值被看高至500亿港元以上。(市场远期预测)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这种模式尤其适合那些已经具备成熟盈利模式和大单品支持的企业。东阳光药以其在抗感染药物和慢病治疗领域的优势为基础,通过整合旗下资源,进一步实现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闭环,这种综合模式也为其他医药企业提供了参考。


研发厚度:千亿市值的底层支撑

东阳光药的核心价值首先锚定在其研发体系的深度与广度。重金投入构建了覆盖小分子、小核酸、ADC、PROTAC、AI制药等技术平台的知识产权壁垒——累计专利申请256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89项,位居国内药企前列。


在研管线呈现梯队化爆发潜力:

· 成熟产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2024年占中国抗流感药市场38.5%,2024年的销售额达到25.8亿元

· 爆发型管线:丙肝全基因型组合疗法合于2025年7月15日获批上市掘金百亿蓝海;甘精胰岛素美国上市倒计时,全球胰岛素市场约400亿美元,美国占约200亿美元。甘精胰岛素目标市场为全球生物类似药替代空间;

· 加速布局四大领域(仅罗列一些代表性产品)



领域

代表产品

研发进展

抗感染

磷酸奥司他韦

市占率38.5%(中国)

糖尿病

奥洛格列净

已申报上市

慢病领域

伊非尼酮

进入III期临床

自免疾病

乌司奴/司库奇尤单抗生物类似药

上市申请中/III期临床中


这种布局兼具即时商业化能力长期技术卡位。在感染领域,可威(磷酸奥司他韦)占整体抗流感药物市场38.5%。而在糖尿病领域,SGLT2抑制剂奥洛格列净已申报上市;减重代谢药物HEC-007通过多靶点协同机制,有望实现超越GLP-1单靶点的疗效。


国际化: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

东阳光药的野心不止于国内市场。其国际化战略已从单纯产品输出,升级为研发、生产、商业的全链条出海


· 市场准入:阿奇霉素片在德国市占率第一;70款海外医药产品获得252个国际批文

· 产能基建:东莞松山湖基地获美欧中GMP认证,化学药年产能18亿片;宜都基地胰岛素年产能扩至1亿支

· License-out2024年11月HEC88473项目海外权益与ApolloTherapeutics(下文统一简称为Apollo)达成授权合作,交易金额总计9.38亿美元1200万美元首付款+9.2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国内GLP-1类分子单项目最高授权金额甘精胰岛素有望FDA豁免III期临床,预计2026Q1获批上市


整合红利:1+1>2的价值重构

本次上市并非简单更名,而是通过深度整合释放协同效应。此前两家公司虽为母子关系,但存在资源错配:东阳光药聚焦研发却缺乏境内销售网络,东阳光长江药业依赖单一产品但商业化能力深厚。合并后,三大瓶颈被打破:


1. 研发转化加速:创新药可通过统一销售网络快速放量,压缩转化周期

2. 成本优化:合并后整合了东阳光长江药业的生产基地(如宜都胰岛素基地)和境内销售网络,形成完整闭环合并后销售网络覆盖中国32省、二级以上医院7600家,加速新药放量

3. 资金效率提升:抗感染药物提供的稳定现金流(2023年毛利率84.2%)反哺研发,金流覆盖研发比达1.2:1(2023财报)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今年上半年港股医药IPO募资额达156亿港元,10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在创新药板块估值整体重修的背景下,东阳光药凭借50款在研创新药和数十个具备超十亿美元BD潜力的项目,成为资金配置优选。


隐忧:大单品依赖的未解难题

尽管可威仍占营收主导(2024Q1:62%),但第八批集采未纳入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竞品降价72%形成挤压(来源:国家医保局集采文件〔2025〕1号)。抗感染药物易受集采、流感周期影响,需关注慢病/肿瘤管线商业化进度。但慢性病收入占比2022年13.6%升至2024年28.3%,多元化进展显现。


结束语

东阳光药的成功上市,不仅是其自身发展战略的体现,更是中国医药行业逐步迈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对于医药行业从业者与投资者而言,东阳光药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通过资本市场助推企业成长、如何整合多元化资源、以及如何利用创新药物抓住全球市场机遇的典型案例。


未来,如何抓住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红利,继续深耕创新与国际化,将决定东阳光药能否从区域性领军企业成长为真正的全球性医药巨头。

分享
1 2> 3